最新消息

重要訊息:上海世界博覽會及江南新建築行(學生團)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2010 年上海世博會將在5 月1 日至10 月31 日舉行,地點為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舉行。
這場盛會在這幾年也帶動了二十一世紀的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在經濟發展日漸成熟和國際化都市競爭的趨勢下,近年來已從過去帶領中國經濟起飛的經濟龍頭,開始轉變為文化創意的龍頭。除眾所周知的上海之外,長三角其他各地,如上海衛星城市、蘇州、杭州與寧波、金華、義烏等地都陸續推動都市開發與舊市區的詭改造,這些江南水鄉所展現的開發風貌,以及由新一代中國年輕建築師設計的新建築動向,都使得長三角地區成為關注二十一世紀中國新創意空間的焦點。

→參訪重點
除了每五年一次的世博會,可看到當代人類對城市開發的想像之外,同時觀察上海、蘇州城市的新建設和最有價值建築,這些一衣帶水的繁華城市,盡管上溯歷史都可追朔三國時期就已開發的古城,但近二十餘年從上海浦東的發展熱頭經驗,江南各個水鄉也沒缺席,這趟上海世博與江南水鄉當代建築之旅,就是要讓大家親身去體會長三角地區的新舊融合的城市開發模式,暸解目前最夯的建設以及將老舊空間活化的創意空間,還有:蘇州貝聿銘設計的新博物館。這些新舊融合的江邊新意象,及年輕建築師在發揚中國建築傳統意象上的努力都值一看。

→策劃顧問
蘇睿弼-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戴 春-上海當代建築月刊主編/同濟大學建築博士
王 潔-浙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行程特色
一、中國2010 上海世博會的目標是探討人類城市生活的一場盛會,刻意在創新與融合為基調上,探索人類生活上的新文明,因此將透過這場精采的對話,將讓世人在城市佈局於過度開發/環境溫暖化等壓力下,找尋一些出口經驗。更在世博園區中看見中國年輕建築師的設計圖譜慢慢被標記出來,這是一種複雜的新經驗,如同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雷姆·庫哈斯曾經誇張地評價中國年輕建築師為「可以作為中國新文化革命的標記」。
由於南方城市的廟口是很有意思的現象,跟城市商業有很強關係的,「可以說在廟周圍聚集著很強的商業狀態,就是介於世俗和超脫之間的轉換的一種企求或者一種期待,賣得很多的都是白天看不到的,很多奇怪的東西在那兒附近買得到。」因此如何透過生活的組織在對歷史氛圍在提高的過程中進行演變或者刷新,同時在建築意念上又不失傳統帶來的感受。上海世博所呈現的價值,除了是世界建築的新流行外,刻意表現中國的城市土地和行為混合。

二、創意園區在上海已蔚為風潮,創意園區將看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與原屠宰場改成的1933創意園區,也看到上海目前開發重點是將老空間改造其藝術與歷史的新意義,使其具有新時代使命,而不必拆房子。1933 老場坊是1930 年代遠東最大宰牲場,卻是最新的創意產業園區,4 棟建築形成外方內圓、高低錯落、廊道盤旋,宛若迷宮卻又次序分明的奇特佈局和藝術化空間,這是上海創意產業園區75 家中的佼佼者。
另參觀和東海有深刻淵源的登琨艷 「上海電站輔機廠」,看它從1 萬7 千坪的工廠轉成濱江創意園區,這不僅是1920 年代的中國工業區之源頭,也看到上海目前結合藝術、歷史意義,還具有藝術價值的空間改造手法。 外灘十八號樓是另一種案例,為上海歷史建築修復的範例,原名麥加利銀行曾是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建於一九二三年,修復後進門四根古希臘式的大理石柱是原裝,謎一般地來自二百年前意大利的教堂,大堂璀璨耀眼的二十四K 金磚馬塞克壁畫是手工制作,被評為將大樓的歷史意義與現代實用性創造一種和諧的整體感,也是文物保護兼顧的成功案例。

三、在中國建築正夯的今天,紐約 MoMA 去年展出中國本土建築展,把中國建築的真實信息傳遞給世界,當中有MIT 建築系主任張永和、南加大建築系主任及美國馬達斯班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馬清運、及曾是一位小說家及嚐試作電視劇演員的劉家琨,這位現在在在四川開業的建築師正忙著處理汶川地震的重建、基地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當院長的王澍、與中國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的崔愷等人,我們會看到馬清運/劉家琨等人的南方建築師實驗性作品。
看中國年輕建築師在世界設計圖譜慢慢被標記出來,是一種複雜的新經驗。馬清運說:「和庫哈斯有一定共鳴反映在對事物的理解上,對在世界觀上的輕鬆態度和對非常棘手問題比較輕的一種挑戰。對很不正常的思想或糟糕的現象,挑戰地用什麼樣的方法,我覺得有很多種,對這種問題的處理和研究,不期待著可對這個問題帶來有完整的答案,而是把這個問題暴露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哪怕意味著你有時做錯了一件事情,但錯誤的做法可能帶來更多人對這個問題本身的來源的一種關注,這也是一種非常強的能力」這次馬清運的作品有上海青浦曲水園、青浦橋梓灣商城。
劉家琨曾被冠以實驗建築師的頭銜,學建築的劉家琨,在很長時間裏曾是一個小說家。他的最新作品「上海青浦新城管理建設中心」剛獲得台灣遠東建築傑出獎。一直住在成都的劉家琨作品大多位於四川。他的作品永遠追求簡單,期待在喧囂的現代生活,用簡單的方案打動人,但強調本地資源的利用,並說,只在允許的條件下思考建築。在中國當代建築師裏,他被認為,有這麼一個人的藝術路徑在文學與戲劇及建築設計間遊走多變,進出自如,相互滲透。

四、當年85歲高齡的世界著名華裔建築名師貝聿銘應邀回故鄉做設計,是以他擅長設計博物館而享譽全球,曾應甘迺迪總統遺孀賈桂琳的邀請設計過甘迺迪總統紀念圖書館,應密特郎總統之邀設計過羅浮宮博物館,成為不朽的經典之作。蘇州博物館為其在中國設計博物館的第一次,位于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和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太平天國忠王府。他說;在這地塊上設計博物館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戰";並提出“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思路,新館設計結合了道統的蘇州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遭環境相協調,主庭院等於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
但庭院則擺脫了道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儘管白粉牆是新館的主色調,以此把該建築與蘇州的城市肌理融合,但他也把蘇州常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以灰色的花崗岩來取代,屋頂演變成新的幾何效果,玻璃屋頂與石屋頂相互映襯,使自然光得以進入博物館展區,且過去的木桁架被現代的鋼構所取代,並有金屬遮陽片,以便過濾進入展區的陽光,這也是貝聿銘的一種創新。貝聿銘說,這是集畢生智慧和感情為家鄉蘇州設計的博物館。

→參觀行程


來源:中華民國景觀學會